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按照《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指南(試行)》要求,突破傳統路徑依賴,充分發揮義烏市電子商務產業優勢,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現代產業學院建設“444模式”。近5年來,學院累計為義烏市500多家電商企業培養、輸送電子商務專業人才6000余名,有力地助推了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設。學院被工信部門評為2021年全國首批“校企協同就業創業創新示范實踐基地”,“產教融合”義烏模式入選工信部門典型案例集,“專創融合”典型案例入選《2021中國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四方聯動,共建“浙江電子商務學院”
2018年9月,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與義烏市政府部門簽訂《合作共建“浙江電子商務學院”協議》,圍繞打造“校政合作新模式、產教融合新范式、人才集聚新高地”目標,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校企合作,擴大開放辦學,努力打造具有新商科特色的“現代產業學院”。
學院按照企業化管理方式、現代化治理結構、市場化運行機制和混合所有制辦學思路,由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控股的杭州商苑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作為浙江電子商務學院市場化運行主體,依托全國高職高專創新創業教育協作會等行業組織,聯合義烏市電商企業和第三方賦能機構,以“共商、共管、共享、共贏”為原則,形成政府部門、高校、企業、行業四方聯動的辦學主體,建立集生產、教學、科研、創新創業和社會服務于一體的社會化服務平臺,實現多元育人、人才共享、資源共用、協同創新和文化交融。
四輪驅動,培養電子商務“雙高”人才
一、制定以需求為導向的電商人才培養方案
浙江電子商務學院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注意做到三個銜接:一是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銜接。根據崗位及職業能力需求,校企雙方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實現專業設置與崗位需求動態匹配。二是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銜接。按照“崗位引領,項目驅動”的理念,校企雙方共同制定課程體系,開發教材,適時調整課程內容。三是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銜接。采用“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的教學方式,通過開展“6·18”頂崗實習、“雙11”頂崗實習、電子商務創業等一系列由淺入深的電商實踐教學和創業實踐,實現人才培養過程與生產過程的無縫銜接。
二、搭建“三園”融合的大學生就業創業基地
學院與義烏市政府部門共建全國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和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與中國(義烏)跨境電商產業園、電商企業合作,建立“網紅直播創業孵化基地”“電商直播人才中轉站”等15個校外實習實訓和創新創業基地。通過“引企入?!薄耙笕虢獭钡确绞?,引進全國知名品牌電商企業和義烏市電商龍頭企業,打造“校園+產業園+創業園”融合的產教融合高地,為全國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提供高質量的實習就業和創新創業服務。
三、實施面向全國高等院校的“交換生”項目
學院采用“2+1或2.5+0.5”(高職)、“3+1或3.5+0.5”(本科)方式,與全國50余所高校開展校校合作,由合作院校選派在籍的全日制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商務外語等專業學生,以“交換生”身份進入學院學習。通過向“交換生”提供實戰化的專業課程學習、項目實習實訓、創業能力訓練與項目孵化等教育服務,全面提升“交換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實現高質量就業或自主創業。
四、打造“去中心化”的產教融合服務平臺
學院打造了“去中心化”的產教融合服務平臺,橫向聯通義烏市政府部門以及樂高、世紀聯華、星巴克等電商品牌企業與500余家中小企業群,縱向貫通全國50余所高職院校、浙江省商業經濟研究所等,通過建立“電子商務培訓中心”“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電子商務人才網”“電子商務產教聯盟”,開展電子商務社會培訓、產業研究、畢業生“雙選會”等活動,全面提升服務產業能力。
“四個堅持”,推進產業學院可持續發展
一、堅持育人為本
現代產業學院是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學生創業等功能于一體的示范性人才培養實體。作為承擔教育教學功能的組織,現代產業學院的本質仍然是育人。學院不僅以育人為根本,還以提高育人能力為要務。為此,學院將專業建在產業鏈上、課堂放在電商園區,通過建立全真環境的實習實訓體系,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綜合管理能力,使其成為具有高素質、高技術技能特點的“雙高”人才。
二、堅持服務產業
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必須以產業為基礎。以義烏市為例,2017年全市電商企業超過27.8萬家,內貿企業密度位居全國前列;2017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2220.0億元;全市有電商園區30多個,面積超200萬平方米;有電子商務專業村113個,數量居全國前列。學院緊緊圍繞義烏市“一區、一都、一港、一通道、一班列”建設,以義烏市電商產業發展為立足點,明確服務定位和發展方向,強化服務質量。
三、堅持師資為要
電商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伴隨企業轉型升級和數字經濟發展,更要避免學校教育落后于產業發展。根據產業發展現狀,學院動態聘請50余名電商行業專家、成功創業者等擔任客座教授、高級講師和創業導師,推行工作過程導向教學,以新的行業標準、企業技術、工藝流程和管理經驗促進課程教學內容迭代更新。讓有實戰經驗的教師參與課程開發和教材建設、改革課程內容、優化課程結構,甚至重構課程體系,可以更好地實現學習內容與產業要素全面對接。
四、堅持合作共贏
現代產業學院通過育人共同體、利益共生體和創新聯合體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命運共同體,其中利益共生是學院能夠穩定、牢固的關鍵。利益共生既能促進合作主體各自發展,又能增強合作主體深入合作的動力,還能提高合作主體適應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能力。由利益共生導致的相互賦能將產生校企合作的倍增效應,從而為創造和釋放更多的價值奠定堅實的基礎。實踐證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高效的資源整合能力,是現代產業學院保持生命之樹常青的核心要素。
(何伏林陳磊)
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copyard.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